为什么中国人越来越狠?

为什么中国人越来越狠?

文/石勇

任何人都可以变得狠毒,只要你试过什么是妒忌。电影《东邪西毒》里欧阳锋虽然是在谈感情,但同时也直指人性。本文通过分析社会性格,揭示了中国人如何从羊变成越来越狠的狼。

如果让一群丛林中的原始人,到中国的“血汗工厂”里当廉价劳动力,“血汗工厂”能否正常运行下去,实在很难想象。 继续阅读

进个圈子锻造自己

进个圈子锻造自己

文/沈青黎

认识一个姑娘,在北京读民办大学。到北京后,她就一直颇受表姐的照顾。

姑娘的表姐是一位富商的女朋友,姑娘常常跟着表姐泡吧、搓麻将,渐渐学会了喝酒玩骰子。北京对她来说,就是酒吧里的五光十色、度假村的温泉和闹哄哄的麻将桌。姑娘就安心地待在表姐的圈子里吃喝玩乐,羡慕着表姐和她的闺蜜们的生活,盼望自己哪天也遇见一个有钱人。在这个20岁姑娘的心目中,家境不够好的女孩只有两条出路,要么就嫁个有钱人,要么就傍个有钱人,否则日子简直没办法过下去。 继续阅读

你不必自卑

你不必自卑

文/曾奇峰

每个人都是大自然独一无二的创造物,所以每个人都不必自卑。这句话等于是说:每个人都不必通过瞧不起他人来瞧不起自己。苍天在上,它会毫不吝啬地给予那些抬举别人的人以抬举自己的力量。 继续阅读

不做梦的人必定平庸

不做梦的人必定平庸

文/周国平

人同时生活在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中。内心世界也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或者,反过来说也一样:外部世界也是一个虚幻的世界。

对于不同的人,世界呈现不同的面貌。在精神贫乏者眼里,世界也是贫乏的。世界丰富的美是依每个人心灵丰富的程度而开放的。对于音盲来说,贝多芬等于不存在;对于画盲来说,毕加索等于不存在;对于只读流行小报的人来说,从荷马到海明威的整个文学宝库等于不存在;对于终年在名利场上奔忙的人来说,大自然的美等于不存在。 继续阅读

有一种病,叫“爱情饥渴症”

有一种病,叫“爱情饥渴症”

文/刘瑜

饥饿会影响人的判断力,这勿庸置疑。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人饱的时候和饿的时候,去超市买东西,消费数额往往大相径庭。饿的时候逛超市,看见任何食物都两眼放光,有如与失散多年的亲人重逢,一旦抓住,就不肯松手。而饱的时候,则推着小车,从容不迫在货架间穿行,看见吃的,一般得风度翩翩地左右端详一番,多数时候还把它给扔回货架上去。 继续阅读

争气永远比生气漂亮

争气永远比生气漂亮

文/朱成玉

我有一个性格外向开朗的朋友,承包了一个小煤矿,干得还算顺利。他的性格有些张扬,几个有资历的矿主打心眼里瞧不起他,有一次在酒桌上,一个很牛的矿主就和他说,你现在到底有啥啊,凭什么这么张狂呢?他说:“我可能现在什么都不如你,但是有一样是你不如我的,那就是年龄。你比我大10岁,这10年之间发生什么,谁都不可预料。年轻,就是我的资本。”
继续阅读

不要习以为常

俞敏洪:不要习以为常

文/俞敏洪

“习以为常”是破坏美好生活的罪魁祸首。人一旦陷入到习以为常的状态,就会失去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体验能力。然而,我们生活中有太多的习以为常:对于在黑暗中随手打开电灯就能见到光明习以为常;对于在图书馆随时都能借到自己想读的图书习以为常;对于在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都能用手机听到亲人的声音习以为常;对于从小到大父母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习以为常。这些“习以为常”让我们失去了生命中本该拥有的快乐和幸福。 继续阅读

可怕的成绩决定论

可怕的成绩决定论

文/李静

忽略表达的教育方式,好吗?

记得小时候,“吃饭!写作业!上床睡觉!”是家长最多的指令,却很少问问我们:“今天心情如何?是否开心?”对于这些事,每次我跟老妈抱怨,我妈就会反驳:“那时候没保姆,要带两个孩子,又要上班,还问你开不开心,不饿着你就算合格了!” 继续阅读

论人生的不同阶段

论人生的不同阶段

文/叔本华

青春时代有许多优势,却也有躁动不安和阻扼幸福的东西。年青人不顾一切地追寻幸福,是因为坚信这样一个假设:在其生命中幸福是必然会得到的。由此,便产生了无穷无尽的自欺欺人式的希望,当然也还有失望、不满。我们梦灯之中的那些模模糊糊的欺人的幸福图景,以变幻莫侧的形式,漂浮在我们脑海之中,我们徒劳地寻找着这些幻象的原型。同样,当年青力盛之际,我们通常都不满自己的地位和环境,这是因为,我们把那些处处皆令人沮丧和空洞乏味的人生惨象归于这些地位和环境。
继续阅读